大華銀行2025年第二季香港GDP按年增長3.1%

2025年第二季,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1%,按季上升0.4%,表現好過預期。儘管出口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主要受惠於商業及金融活動交易暢旺,以及薪酬水平上升。展望2025年下半年,出口提前出貨的效應逐步消退,或令整體增長放緩。

然而,香港金融業前景仍然樂觀,該行預期香港今年下半年GDP增長為2.5%,較上半年3.1%為低,2025年全年增長預測為2.8%,處於政府2%至3%預測區間的上端。至於2026年,預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2.0%。

全年整體通脹預測由1.8%下調至1.6%

輸往中國內地及東盟市場的商品出口增長強勁,成功抵銷美國及歐盟市場的萎縮。服務出口方面,主要類別均錄得增長,其中運輸、旅遊及金融服務受惠於訪港旅客人次持續上升、金融巿場活躍,以及股市表現理想。值得留意的是,私人消費在五個季度以來首次錄得增長,反映低基數效應開始發揮作用,零售銷售亦在經歷一年收縮後逐步穩定。

本地通脹壓力預期在今年餘下時間保持溫和,大華銀行將2025年全年整體通脹預測由1.8%下調至1.6%,1至7月的通脹率為1.6%,而2026年預測則維持在1.9%。政府對2025年整體消費物價指數及基本消費物價指數的預測分別為1.8%及1.5%。

預美元兌港元將維持在7.80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金融主管李國基表示:「儘管中美貿易關係有所緩和,美國對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貿易夥伴徵收的關稅,將影響全球貿易流向。行政長官將於9月17日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預計將推出振興本地經濟、吸引投資,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地位的措施,同時加強與內地經濟融合。本地政策焦點將集中於樓市、創新發展、鼓勵消費與提升生育率。」

過去數月,美元兌港元匯率波動劇烈。自8月中起,美元兌港元由7.85急跌至8月27日的7.78低位,隨後回升至9月3日的7.81。港元匯率波動主要受金管局在7.85水平進行干預影響,沽出美元並買入港元,令港元流動性大幅收緊,導致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急升。受此影響,美元兌港元息差收窄,觸發以往一度備受市場追捧的套息交易平倉,最終拖累美元兌港元匯率急挫。該行預測美元兌港元於未來四個季度(直至2026年第三季)將維持在7.80,即聯繫匯率制的中間水平。

預聯儲局三次均減息25個基點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金融主管李國基表示:「美國與十國集團成員國的政策分歧將導致美元與其他主要外匯貨幣的利差進一步收窄,從而加劇美元的下行壓力。整體而言,我們將美元指數的預測下調至2025年第四季的96.3,及2026年第三季的93.9。相應地,我們預期歐元、英鎊、澳元及日圓將於未來數季逐步走強。」

該行預期聯儲局於今年餘下的9月、10月及12月三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均減息25個基點,隨著聯儲局進入新一輪貨幣寬鬆周期,美國較十國集團成員國更為鴿派,而後者多已接近寬鬆周期尾聲。展望未來,隨著聯儲局重啟減息週期,美元將再度走弱,帶動美元兌亞洲貨幣在未來幾個季度下跌,惟下跌速度或較為溫和,主要由於亞洲經濟增長前景仍具挑戰,加上區內央行的鴿派立場,或令投資者對亞洲貨幣的信心受限。亞洲貨幣的強勢有望持續走強,部分受惠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存在進一步的下行空間。該行預測,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於2025年第四季降至7.11,2026年第三季進一步降至7.02。

最新資訊

相關消息